電水氣跨行業融合碰撞—計量、物聯網......(蘭州電表?)-萬吉能源
2018-10-09 來自: 蘭州萬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510
電水氣跨行業融合碰撞—計量、物聯網......(蘭州電表)-萬吉能源
從現今趨勢來看,電水氣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只專注與自己的小圈子也越來越難發展了。當電水氣三個行業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嘉賓聚在一起,(蘭州智能電表)談計量、談物聯網、談綜合能源、談多表集抄,會發生什么樣的碰撞呢?接下來給大家呈現這個有看點的互動對話--《碰撞》 !
存異 | 求同:電水氣三個行業的嘉賓站在各自領域角度,(蘭州智能電表)圍繞計量談談自身行業特點,談電水氣行業之間的融合碰撞可能帶來哪些機遇和火花?(蘭州電表)
存異:
陳穎:在我的角度看,(蘭州智能電表)電行業與水氣行業有一些不同,那就是電力存儲的高難度使得發電側和用電側的需求平衡變得至關重要,由此采用互聯網手段似乎成為一種順勢而為的選擇。
陸宇塵:從計量角度來看,三個行業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就是計量單位是千瓦時或者噸。
真正的差異呢,在于能源網絡,電供需平衡的要求,氣呢相對簡單一點,而水最大的挑戰,我認為是在漏損控制。水是非常復雜的。(蘭州電表)
求同:
張海俊:從計量角度來看,電水氣三行業計量,從機械計量到電子計量,是一個趨勢。另外雖然現在物聯技術多樣,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但是表的物聯化,是一個大的趨勢。
陳穎:我們提供的能源審計,(蘭州智能電表)大型耗能用戶碳排放監測等服務,這些超出了電力行業的范疇,而達到了一個綜合能源領域,如果電水氣能夠有機的結合起來,對于我們實際開展工作是有很多幫助的。
徐松強:從宏觀的角度角度來看,燃氣和電有一點相似,燃氣也是有計劃的開采,需要一個整體的把控。現在國家在推得,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冷熱三聯供,氣和電也是結合在一起談的,還是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當然燃氣的儲存相對好一些,所以要求沒有電那么高。
小編插嘴:毋庸置疑,(蘭州智能電表)電水氣三個行業有著各自的特點,同時也因其獨特性,形成了目前行業發展的不同態勢。電力行業與水氣不同,電力存儲的高難度使得發電側和用電側的需求平衡變得至關重要,采用互聯網手段似乎成為一種順勢而為的選擇,同時附帶提供能源審計,大型耗能用戶碳排放監測等服務,這些本身就超出了電力行業的范疇,逐漸形成一種綜合能源服務的模式。而在水務和燃氣行業,又各自有不同的挑戰,比如燃氣安全、漏損控制的復雜性等。除綜合能源服務外,行業間融合還表現在天然氣發電三聯供、數據傳輸通道的交集等方面。(蘭州電表)
借鑒 | 參與:在以電力行業引領的互聯網+綜合能源服務中,有哪些水氣行業可以借鑒或參與的可能模式?其中表計制造商及通信服務商將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Mike Wong:電行業在電網管理和監測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一些技術或者方法值得水氣行業借鑒。水跟燃氣在官網監測這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徐松強:從全國最大的氣網來講,(蘭州智能電表)我們也需要根據季節調峰、每天調峰、每小時調峰等,近兩年也一直在研究信息化的應用。今年三月份,發改委也在調研,爭取到2020年,可以達成地方燃氣企業按一定比例建造調峰的硬件設施,國家也投資一定的比例,以這種模式來促進調峰基礎設施建設。(蘭州電表)
張海俊:關于互聯網+綜合能源,表計、計量、數據是所有的基礎,從表廠角度出發呢,我們能做的是盡量的支持和服務公用事業,(蘭州智能電表)提供他們需要的表計產品。大體來講呢,首先是計量、符合國家規定標準、保證數據可以穩定傳輸到后臺,另外表計產品要做到支持調峰、分時和分階段計量等需求。表企作為表計生產端,從技術角度出發,提供更適合于業務的業務平臺,幫助公用事業公司更有效的監控、分析、預測、收費等。
小編插嘴:電力的不可存儲性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能源物聯網態勢的發展,目前電力領域采取的服務模式有將分布式電力用于部分客戶,采用自發自用,提高供電效率,減少浪費;類似的模式也被燃氣行業采用,(蘭州智能電表)包括季節性調峰,根據各地需求進行的燃氣輸配等。同時,電力行業利用互聯網,形成需求側響應模式,削峰填谷,并調整電價,水行業則是以用水量為依據做階梯計價等。這些模式都對表具本身帶來了考驗,比如表具是否能夠將數據穩定傳輸到后臺、分時計價功能是否可以保證,云服務保證高頻傳輸以及分析預測報警等功能。
路徑 | 期待:物聯網技術不斷向垂直領域滲透,電水氣行業如何實現物聯網技術深度應用?有哪些行業現狀問題可以期待物聯網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路徑:
陸宇塵:在符合業務邏輯的情況下創新!(蘭州智能電表)
物聯網,本身不是一個技術、它是一個名詞,之前我們也有做抄表,物聯網的出現,改變的主要還是連接范圍和通訊速率,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相關的變化。那么實際考慮業務呢,我認為以前傳統的業務邏輯都在,物聯網的解決方案,也一定是要符合業務邏輯。物聯網如果可以帶來業務形式的變化,要看那個業務以前是怎么做的,是不是跟時間和空間有關。如果沒有把業務邏輯搞清楚,只是單純的靠時間和空間距離拉近,傳遞信息快了,這樣的解決方案對于所謂的傳統的一些產業來說,用處并不大,那就只是個新名詞而已。
Mike Wong:垂直應用不是運營商,而是大家做的。(蘭州電表)
三年前,在表計大會上,我記得當時是只有我一個人談物聯網,當時我是剛剛接觸LoRa,雖然現在全國很多水表、基表都用LoRa了,再不需要把LoRa推給表客戶了,我就開始想怎么推LoRa物聯網,因為我們也有運營商布網。但是實際做業務中發現很多垂直應用是客戶做出來的,用私網覆蓋一個小區、覆蓋一個市這種,來做這一塊,從表上延伸出去。在這些客戶手里,看到LoRa技術用在社區管理,如門鎖、門禁、窗戶、老人便攜裝備、家庭管理等這些垂直應用非常多。受到啟發,我認為這個垂直應用不是運營商做的,而是大家做的。
張海俊:提供滿足新業務需求的表計(蘭州電表)
整個物聯網技術架構分為三塊,一塊是傳感感知技術,第二是通訊傳輸,第三是應用管理平臺。從基礎設備制造商的角度來談物聯網,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發和制造滿足物聯網業務需求的硬件設施。做到能采集需要的數據,如電量、用水量、溫度、濕度等;在現有電池的情況下,研究如何從表計出發提高電池穩定性和壽命;制造可以滿足各種通訊需求如無線、NB-IoT、2G...等的表計。
期待:
陳穎:能源利用優化
從物聯網和表計的角度來談,怎么利用物聯網,通過比較、實時的計量信息,可以支持分布式電能交易方式,把用戶多余的電能,賣給鄰居或者臨近的電網,實現一個買和賣的交互,如果物聯網能解決這個問題,對于能源利用優化是非常有利的支撐。
張海俊:解決傳輸、覆蓋、日常監測(蘭州電表)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幫助燃氣企業更好的進行管網的運行維護、用氣量異常檢測等,在管理方面和大數據方面將起到越來越多的作用,目前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主要在解決網絡傳輸問題、電池壽命問題、還有廣度覆蓋的問題,(蘭州智能電表)這個可能是物聯網最核心的。
徐松強:智慧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
燃氣行業物聯網是剛剛起步,三四年前中國燃氣協會在上海成立了一個智慧燃氣委員會,真正把燃氣行業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放到智慧城市當中。從整個行業看,物聯網應用比較多的還是工程建設這一塊,用于簡單的智慧安全管理,這方面一些大型的、小型的燃氣公司都在用。開發一個應用現場管理軟件,(蘭州智能電表)通過手機記錄現場的建設情況,然后發送信息到后臺進行管理。同時日常管理、巡檢也有類似的應用。整個來看應用還是比較深入的。
小編插嘴:來自南網綜合能源的陳經理帶給我們一個想法,如何把作為基礎的物聯網與表計行業結合起來,類似于時下的正火的共享經濟,通過表計的計量方式,并輔以物聯網技術,可以將多余的能源賣給最近也是最需要的人,比如隔壁老王(?)。隔壁老王是玩笑,但這樣的一個交互模式,卻可以實現資源利用的優化,傳輸距離最短,達到平衡利用。而在燃氣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物聯網的應用已經表現在抄表、工程建設、技術安全的方方面面。最后,引用一下深圳智能水務陸總的話,一切新事務都要符合業務邏輯。
(蘭州電表)
有益 | 否定:多表合一不斷推進,從電水氣公共事業單位/表計制造商/通信服務商多角度探討多表合一的實現路徑,(蘭州智能電表)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可能遇到的瓶頸和困難?
有益:
陳穎:談到多表合一,我想提一下我們之前做過的多回路電表,相當于多電表合一。遇到安裝空間特別有限,這樣會用多回路電表。當然因為表里面還是有各回路計量點的芯片,所以成本并沒有什么降低。(蘭州電表)
而我們現在談的多表合一,其實是集抄,表計并不是物理上的合一,對于我們做能源管理、能源計量的一些工程,實際安裝上并沒有簡便,區別是電水氣等能源數據匯總到一個平臺上,對于搭建最上層的綜合能源管理平臺有好處,比如我們在做的冷熱電三聯供,電和氣是很相關的,通過整合的數據,(蘭州智能電表)可以了解到什么時候是系統綜合能源優的時候,這點是非常好的。
徐松強:多表合一,按照以往的說法,實際上是小范圍的多表集抄,從這個角度來講是這樣,多表集抄還是有一定優勢的,表本身不一樣,作用不一樣,我們合不起來,但是至少可以采集到一個集中器,(蘭州智能電表)這樣從整個投資、抄表、費用等角度看是有利的。
張海俊:多表合一確實是兩個層面,一個是傳輸通道,一個是數據層面,現在多表合一在國內推的還不是特別的順暢,確實涉及到的地方太多。我們表廠呢,做多表合一的話,我們能做的就是遵照三表合一的統一的協議規范制造表計、相應的通訊模組、協議這些也可以采購來支撐這個事情。
否定:
陸宇塵:我其實對于多表合一是有疑問的,因為首先管理體系上,沒有發改委的統籌是不實際的,而且如果只是把多個表計數據合到一個平臺,(蘭州智能電表)那社會上任何一個成立的公司做這個都沒問題,只是一個抄表服務,相當于把公用事業的業務切割的過程。另外可能通信這塊,大家感覺是新業務比較前途,所以在積極的做,現在再加上一些大公司、運營商參與,情況更加的復雜。還是讓市場自己迭代,以利潤最大化出發。(蘭州電表)
Mike Wong:從物聯網角度來看,電水氣表、門鎖、門禁、便攜設備,都是不同的應用,這些應用數據再集中到一個云平臺,比如阿里比如華為都在做云平臺,之后可能在平臺上做一些垂直應用,連接和抄表只是一小塊,未來呢我認為連接會越來越簡化,抄表也是標準化,最復雜的應該還是在云上面。
徐松強:對于大數據應用是比較有價值,但是我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如果只是抄表,提供抄表的服務,再從云服務角度來看,可能這個事情就干不下去了。(蘭州電表)
小編插嘴:作為此次碰撞最有氣氛的一個環節,嘉賓的看法有些在源頭上就有不同。隨著技術發展,未來事物的連接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蘭州智能電表)多表集抄也已經跨越了技術問題,而在電網的推進下,多表集抄大面積落地推進的難點似乎在于成功的商業模式,更直接一點兒也可以說是多方利益如何分配,從電水氣公共事業單位,到運營商,到華為阿里等等。談到這里,多表集抄未來之路好像成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最終是一方主推還是市場自然迭代的結果,明年年度大會給你答案~~